《履职故事:走近党代表》以5位来自基层一线的党代表履职故事为主线,全景式展现了他们履职尽责的情况,内容涉及党代表选举、党代表职权、党代表服务党员群众、党代表的群众工作法等方方面面。
胡锦涛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重要讲话...
¥15.30元
中国共产党90年主要成就与经验.
¥52.00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修订本)(...
¥78.40元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
¥18.90元
国有企业党建大有可为
¥13.50元
编辑推荐
《履职故事:走近党代表》从党代表亲身经历、实践和心路切入,视角独特、视野开阔,形式活泼、内容丰富,既有理论高度,又有丰富事例,既有较强的历史纵深感,也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感染力和说服力,是宣传党代表模范事迹的优秀通俗读物。
对于党代表来说,本书可作为一面“镜子”,在选举与履职过程中共同体验、观照比对,学习服务党员群众的诀窍;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本书可作为一根“标杆”,从基层党代表的感人事迹中收获感动、经受洗礼,让党性得到进一步升华;对于广大社会读者来说,本书可作为一扇“窗口”,通过与党代表的近距离接触,了解他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服务人民群众的鲜明时代特色。
内容推荐
《履职故事:走近党代表》以5位来自基层一线的党代表履职故事为主线,全景式展现了他们履职尽责的情况,内容涉及党代表选举、党代表职权、党代表服务党员群众、党代表的群众工作法等方方面面。
目录引 子
一、七大选举是民主集中制的完美典范之一
二、八大二次会议在党内民主史上留下了特殊印记
三、试行党代会常任制,实行党代表任期制
第一部 党代表原来是这样产生的
一、选什么样的人当代表
二、党代表名额向基层一线倾斜
三、换届前的宣传动员不可少
四、重头戏在确定候选人
五、预选就是一场大考
六、正式选举也不轻松
七、当选代表的感言
第二部 党代表有权也有责
一、党代表与人大代表有啥不一样
二、书记报告我审议
三、党员群众的代言人
四、列席省委常委会的印象
五、当上了党风监督员
六、党代表的眼睛也是雪亮的
七、党代表的“民事诊所”
第三部 重服务还要会服务
一、掏自己腰包为大家办实事
二、服务群众也要讲法治
三、给困难群众以真情帮助
...(显示全部信息)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客观地讲,中国古代的察举制和科举制,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有些甚至是糟粕。但不可否定,它们都有其特定的历史作用,尤其是选才要德与才兼备的思想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这些人才对于创造五千年中华文明功不可没。1905年,科举制在清末新政中被废除,但德与才兼备的择才标准并没有随着这个制度的消失而淡化,相反被后来者继承和吸收。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成功以后思考政府权力时,特意在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之外留下了考试权与监督权,并认为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考试”机制在世界上独一无二,是一个好东西。
传统的一些做法尽管不能简单照搬,但是任何国家的政治发展方向都不能不受自己本土文化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党代表选举也是如此。
中国共产党在党代表选举中,一方面按照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的方式选择党员中的优秀分子,另一方面也从传统政治文明吸收营养,强调候选人德与才兼备的标准。例如,中共中央1994年1月26日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第八条规定:代表应是共产党员中的优秀分子,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按党性原则办事,严守党的纪律,有一定的议事能力。十七大代表选举时,中央提出了以下基本条件:能模范遵守和贯彻党章,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体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要求;能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敬业勤奋;能密切联系群众,受群众拥护,有较强的议事能力。中央对十八大代表的选举也提出了类似的条件。概括地讲,党代表既需要有优秀的政治品德,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政治才能与实践才能。因此,只有把有党性、有德才的人选为党代表,实现好中选优,才能真正发挥党代表作为党员群众代言人的桥梁作用。
选有德有才的党员当代表
……
P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