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书“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90年中人与事”统一用纪实报道的文体,分7卷图文并茂地讲述了90年党史中7个方面的典型事例和优秀人物。这些内容生动具体地再现了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时期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掷地有声90言》就是该套书中的一卷。
《掷地有声90言》由北京支部生活杂志社编著。
90年中人与事 京华党建创新录
¥30.80元
90年中人与事 党的组织在基层
¥21.00元
90年中人与事 红色纪念馆的诉说
¥48.00元
90年中人与事 共和国成长轨迹
¥20.30元
90年中人与事 中共决策与中国发展
¥30.80元
90年中人与事 京华党建创新录
¥30.80元
90年中人与事 党的组织在基层
¥21.00元
90年中人与事 红色纪念馆的诉说
¥48.00元
90年中人与事 共和国成长轨迹
¥20.30元
90年中人与事 中共决策与中国发展
¥30.80元
编辑推荐由北京支部生活杂志社编著的《掷地有声90言》选取了不同时代的90位英雄模范,讲述了他们留下的不同时代的闪光语言。他们那掷地有声的话语,成为了我们党思想宝库里的珍贵财富,激励、鼓舞着我们不断继往开来。
内容推荐
套书“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90年中人与事”统一用纪实报道的文体,分7卷图文并茂地讲述了90年党史中7个方面的典型事例和优秀人物。这些内容生动具体地再现了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时期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掷地有声90言》就是该套书中的一卷。
《掷地有声90言》由北京支部生活杂志社编著。
目录题记
李大钊: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须要得到光荣的胜利
刘恭:死也不当亡国奴
赵起:不打垮日本鬼子儿誓不为人
白乙化:如能死在抗战杀敌的战场上,余愿得偿矣
赵然:誓与同胞血夙仇
邓中夏:头可断,肢可裂,此志不可灭
缪伯英:未能战死沙场,真是恨事
高君宇: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
周德纯:要我叛变革命,除非太阳打西边出来
包森:日本鬼子滚出中国去
马士起:是共产党员就不怕死
邵飘萍:责任心命我不得不死
马骏: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张秉贵:我要把心掏给党
李墨林:国家就是我们的“大家”
李世喜:只要有决心建设社会主义,就不会觉得累
朴玉英:哪里有困难就往哪里钻
时传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
孙庆拴: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吴吉福:是党员就得时时苛着自己
池有德:应该像白求恩那样对待工作
徐庆文:现在一分苦,将来万分甜
罗淑珍:给别人方便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显示全部信息)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1889年10月29日,李大钊出生在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爷爷李如珍给孩子取乳名“憨头”,取憨厚拙朴之意。
然而,“憨头”却十分聪明。他四岁开始识字,六岁人私塾,九岁时开始抄录《重译富国策》,16岁考入唐山市第一中学的前身――永平府中学堂。在此生活的两年间,他勤奋读书之余,“最喜康、梁文字,手把一编,日无暇息”。
1907年7月,李大钊到天津报考学校,被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堂、长芦银行专修所两所学校同时录取。他认为,只有潜心研究政治才是寻找真理和实现伟大抱负的根本途径,因此最终选择了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堂,并在这里度过了近六年的学习时光。
1913年冬,自感“学识之不足”,且“随政治知识之日进,而再建中国之志趣亦日益腾高”的李大钊东渡日本,求学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在这里,李大钊感受到了社会主义的气息,结识了安部矶雄等日本的社会主义学者。
一天,他在一所由日本皇家开办的“游就馆”(军事陈列馆)里看到许多中国的物品,那是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日本从中国掠夺来的“战利品”。他伫立在这些物品前,“睹物伤怀,徘徊不忍去”,告诫自己“人以纪其功,我以铭其耻”。
1915年一当袁世凯接受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的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时,李大钊参加了留日学生的抗议斗争,并用六个昼夜写下了6000多字的《瞀告全国父老书》,号召全国人民要“举国一致,众志成城,保卫锦绣之山河”。
1916年5月,李大钊“益感再造中国之不可缓”,遂毅然辍学归国,投身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不仅是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引入当时危机深重的中国,更在于他影响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大批进步青年,使他们勇敢地投身于中国革命实践。
1919年李大钊发表于《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首次向中国民众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学说,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标志着李大钊已成为一名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感召下,一大批进步青年很快聚拢到李大钊身边,毛泽东就是其中一位。据史料记载,1918年10月,李大钊在北大的同事杨昌济教授(杨开慧之父)领着一位高个儿青年来到位于红楼的图书馆,想找份工作。经过首次交谈,李大钊就感觉这位名叫毛泽东的青年言谈、见识非同一般,同意安排他当助理员,月薪八块大洋。此后,毛泽东一边工作,一边旁听哲学和新闻课,并想找名流请教。可是据他后来向斯诺回忆说,“大家都不理我”,“他们都是些大忙人,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说南方话”。而当时已是学界权威并已名满天下的李大钊,对这位只有中等师范学力的助理员的时常登门请教,却不仅有问必答,还经常推荐新书给他。
毛泽东在同斯诺的谈话中说:我在李大钊手下担任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曾经迅速地朝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1949年3月,中央领导机关自西柏坡迁入北平后,毛泽东更曾无限感慨地说:30年前我在北平遇到了一个大好人,就是李大钊同志。他是我真正的老师。
1919年6月,被公认为五四运动领袖的陈独秀被北洋军阀政府逮捕,李大钊联络各界群起营救。同年秋,陈独秀表面上获释,却被软禁在家。李大钊与志同者研究,决定送他到上海发挥领导作用。为确保陈独秀的安全,李大钊决定由自己亲自护送其出城。翌年1月,李大钊化装成赶车夫,拿出少年时在乡下学来的本领,到陈独秀寓所接其上了带篷马车,直奔天津码头。李大钊在路上一面赶车,一面与陈独秀商议,应该建立一个共产主义政党,两人取得共识,并决定在南北分头着手。由此,中国共产党的建党之事,就在行进于京津路上的一辆马车中破题。
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于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的《新青年》编辑部正式成立,这是中囤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陈独秀任书记。此前关于党的名称,陈独秀专门写信征求李大钊的意见,李大钊回信一锤定音:“叫共产党!”同年fO月,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北京共产党小组”在北大图书馆李大钊的办公室正式成立。1920年年底,“共产党北京支部”成立,李大钊任书记。
伟人之所以伟大,不仅仅在于其创造新世界的伟大实践,更在于其对所创造未来世界的大胆设想。
据中国李大钊研究会会员、李大钊纪念馆原馆长杜全忠介绍,20世纪20年代初,李大钊就在一次名为“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的演讲中,首次提出并论证了未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将既具有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大胆设想。
针对当时那种以为社会主义会“破坏生产”并使人“穷苦”的观点,李大钊曾著文强调:社会主义是要富的,不是要穷的,是整理生产的,不是破坏生产的。
李大钊与陈独秀在中共党内被称为“南陈北李”,是照亮黑暗中国的灿烂之星,李大钊被人们誉为“北斗”,翻开他就义的历史画卷,我们会明白他是当之无愧的。
1926年春,李大钊领导了北京人民抗议日、英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向北洋军阀政府请愿和示威游行的反帝运动,他亲自站到群众斗争第一线。鲁迅笔下曾记载:“三月十八日,段祺瑞们枪击徒手请愿的学生的那一次,他也在群众中给一个共抓住了,问他是何等样人,答说是‘做买卖的’。兵道:‘那么,到这里来干什么?滚你的吧!’一推,他总算逃得了性命。倘说教员,那时是可以死掉的。”当晚,段祺瑞政府决定对组织集会游行的群众领袖从严惩办,第二天发布了逮捕李大钊等人的通缉令,北京城内一片白色恐怖,李大钊不得不再度转人地下活动。
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李大钊领导着北方党组织坚持革命斗争,他将党的领导机关搬进东交民巷苏联大使馆西院一个旧兵营内,家人也一同住在里面。隐蔽在这里一年多的时间,他利用党刊发表文章指导全局,用较大精力在北方军队中搞统战,以配合南方北伐战争的推进。此时,奉军和直鲁联军开进北京,推行残酷的高压政策,群众工作几乎无法开展,国民党北方地区负责人相继离京南下,中共中央也劝李大钊到武汉,但是他觉得北京的工作仍然很重要,需要坚守阵地,南北配合以夺取革命胜利。
P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