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首次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阐述了这条道路的科学内涵,并提出了使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基本要求。
胡锦涛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重要讲话...
¥15.30元
中国共产党90年主要成就与经验.
¥52.00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修订本)(...
¥78.40元
国有企业党建大有可为
¥13.50元
党的基本知识简明读本
¥9.00元
编辑推荐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全文收录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和有关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着重对《决定》中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105个问题进行解答和阐述,观点权威,说理透彻,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是帮助各级干部和广大党员、群众认真学习和全面理解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权威性辅导读物。为帮助各级干部和广大党员、群众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文件起草组统一撰写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一书。
本书由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出版,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当当网联合发行。最佳组合购买:
内容推荐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首次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阐述了这条道路的科学内涵,并提出了使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基本要求。
目录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2011年10月15日)
李长春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刘云山
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刘延东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令计划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陈奎元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
1.为什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
3.我们党的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哪些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4.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哪些新成就?
5.为什么必须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
6.如何认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
7.怎么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
8.为什么说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显示全部信息)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
1.为什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发挥先进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事业发展的重大作用。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结合时代条件,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提出自己的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有力促进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对文化建设进行部署,中央两次召开全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行专题研究。1986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和1996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都对推动文化建设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需要。党的十七大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战略部署,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开创了文化建设新局面。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我国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及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就必须在我们党领导文化工作丰富经验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改革发展新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进一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第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顺利实现“十二五”时期发展目标的需要。“十二五”规划提出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的总要求,并对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作出了部署,提出要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产业是绿色产业,做大做强我国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符合科学发展理念,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文化建设也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实现科学发展、更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和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在“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结合“十二五”规划精神,进一步明确未来5年、10年乃至更长时期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政策措施等,提出一个更鼓舞人心的战略目标,十分必要和重要。
第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切实解决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要顺利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就必须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着力补足发展全局中的“短板”。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不容置疑,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束缚文化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只有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切实解决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才能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扭转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的状况,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顺利实现,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