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史诗》主角都是革命的亲历者或新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在“我家的革命史”部分,“红色女特工”朱枫、“浙南刘胡兰”谢如兰等的故事让读者在心生敬仰的同时,不由得为其曲折、惊现的故事握紧拳头。
《我家的史诗》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著。
伟大的历程 庄严的使命
¥20.90元
红语的力量:党员干部必读的红色箴言
¥16.70元
“六五”普法------学习读本
¥16.70元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党政干部读本
¥22.80元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胡锦涛在十七...
¥19.90元
编辑推荐这是一场别具一格的首发式,一辆红色敞篷大巴,将载着“红色书童”,经历一次独特的红色之旅沿途停靠的每一站,都是你熟悉的地方,却都有一段你不知道的红色秘史你想知道吗?
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等编著的《我家的史诗》,讲述家传的“潜伏”故事。
在这里,你可以读到浙江版的《潜伏》――朱枫和陈修良当年的谍战风云;在这里,你可以读到浙江版的刘胡兰,体会谢如兰跳崖殉党的壮烈。
内容推荐1921年,当中国共产党的红旗在中国大地上冉冉升起,随之升起的是千千万万颗热切的忠诚的心灵。他们挽民族危亡于旦夕,救黎民百姓于水火,演绎了生死对峙的步步惊心、舍生取义的悲情万丈、离家别子的柔肠寸断……
《我家的史诗》主角都是革命的亲历者或新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在“我家的革命史”部分,“红色女特工”朱枫、“浙南刘胡兰”谢如兰等的故事让读者在心生敬仰的同时,不由得为其曲折、惊现的故事握紧拳头。
《我家的史诗》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著。
目录第一章 火光中的信念
第一篇 “红色特工”朱枫
第二篇 陈修良。潜伏一九四六
第三篇 大伯俞秀松的“红色绝恋”
第四篇 母亲给粟裕当交通员
第五篇 浙南刘胡兰
第六篇 宣侠父、金城:一门双杰
第七篇 汪维恒:一入敌营二十年
第八篇 “七仙女”与红色之家
第九篇 此头须向国门悬
第十篇 我们相识在“隐形战线”
第十一篇 我是淮海战场上的小卫牛员
第十二篇 我的烽火岁月
第二章 掌心中的史诗
第一篇 见证宪法诞生
第二篇 “包产到户”之父
第三篇 蘑菇云记忆
第四篇 大山里的“绿衣天使”
第五篇 我是新移民
第六篇 民选村长
第七篇 中国“第一个体户”
第八篇 义乌摆摊人
第九篇 我们的父亲陈金水
第十篇 给力土壤
显示全部信息)
...(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母亲给粟裕当交通员
1935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11500余人在师长粟裕率领下,从赣东北进入浙江,开辟浙西南革命根据地。
浙江是国民党统治的心腹地区、蒋介石的老巢。挺进师在这里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斗争。1937年4月,粟裕率部抵达地处遂昌、汤溪、宣平三县交界的门阵村,逐渐建立起以门阵为中心的宣遂汤游击根据地。也就是在那时,19岁的农家女子廖小妹成了粟裕师长的地下交通员。
参与并见证这段重要历史的廖小妹,此后一直隐居在村中务农。而她的传奇故事,此前一直不为外人所知。
・兰花烂漫时,小妹静静地走了
遂昌县门阵村的廖小妹,是当年红军挺进师师长粟裕的地下交
・粟裕与门阵村
同时,他还嘱咐有关方面抓紧落实金华白龙桥至门阵村的公路建设。1984年粟裕去世后不久,他的秘书鞠开即前往门阵村看望廖小妹。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云峰镇门阵村、岭根村的5名村干部专程到北京,拜望了粟裕将军的夫人楚青及其家人。村干部说起门阵村历史陈列室将要对外开放时,楚青欣然挥毫为陈列室题词,并表示一定派人到村里,看一看老区的新变化。
由于受海拔1060米的郑岗岭阻隔,门阵村至今没有直达遂昌县城的公路。就在笔者在门阵村采访的这几天,一条连接遂昌县城和门阵村的道路刚刚开建,其背后的推动者就是粟裕将军的长子、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粟戎生中将。
・母亲冒死救父亲
“母亲见现场看守少。看准时机,冲到大树前,嚓嚓几下,剪断父亲身上的绳索,拉起父亲就跑。”P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