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遴选了美国最杰出的三大人物传记,融《洛克菲勒自传》、《林肯传》与《富兰克林传》为一书。
富兰克林自传:传承200多年,影响几代美国人,被公认为改变无数人命运的美国精神读本。
林肯传:又名《人性的光辉》,20世纪最伟大的人生导师戴尔?卡耐基著,所有林肯传记中最经典的版本。
洛克菲勒自传:洛克菲勒在书中记述了自己与美国同时代最优秀的人交往的重大事件,它们在作者的记忆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南渡北归2:北归――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
¥28.00元
南渡北归3:离别(震撼大结局)――诺贝尔...
¥34.00元
南渡北归1:南渡--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
¥27.80元
南渡北归.南渡(全2册--未删节完整版,...
¥68.60元
南渡北归.北归(全2册--未删节完整版,...
¥68.60元
编辑推荐1.富兰克林、林肯、洛克菲勒如何塑造美国
2.忠实再现美国建国230年最具影响力的三位伟人的一生。
3.从美国历史最杰出的人物身上复制人生奋斗与成功的真知灼见,学习处世善与美的道德真谛,探询平等与自由的精神本源!内容推荐本书遴选了美国最杰出的三大人物传记,融《洛克菲勒自传》、《林肯传》与《富兰克林传》为一书。
富兰克林自传:传承200多年,影响几代美国人,被公认为改变无数人命运的美国精神读本。
林肯传:又名《人性的光辉》,20世纪最伟大的人生导师戴尔?卡耐基著,所有林肯传记中最经典的版本。
洛克菲勒自传:洛克菲勒在书中记述了自己与美国同时代最优秀的人交往的重大事件,它们在作者的记忆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作者简介富兰克林:美国独立战争的老战士和伟大领袖之一,资本主义精神的完美代表,人类道德与理性的最佳诠释者。
卡耐基: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大师,西方现代人际关系教育的奠基人。洛克菲勒:美国实业家、超级资本家,美孚石油工(标准石油)创办人,美国史上最成功、最富有的人之一。
目录富兰克林自传
上部
家族逸事
我的学徒生涯
独自闯费城
求爱与交友
出访伦敦
在印刷所
从伦敦到费城
道德与原则
开办印刷所
和里德小姐完婚
兴办图书馆
中部
朋友的鼓励与期待
成立图书馆
宗教信仰和道德完美
下部
对政党与宗教的见解
对美德的宣扬
初入仕途,热心公务
怀特菲尔德牧师
加强国防建设
关注科学与教育
(...显示全部信息)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上部
家族逸事
我有一位伯父,也和我有着同样的爱好,喜欢搜集祖上的奇闻轶事。有一次他把他写的一些札记交给我,其中里面也讲了一些关于我们祖先的事情。从他的札记中我得知,我们这个家族在诺桑普顿郡的爱克顿教区至少已经住了三百年了,至于之前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他也不太清楚。(也有可能是起始于“富兰克林”这个姓氏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一个姓氏标志着这个群体的阶层,全国都流行立姓氏)他们大概拥有三十英亩的不动产土地,并且还以打铁为副业――这个行业一直延续到我伯父为止,因为那时候不论什么事向来都是由长子传业的,我的父亲和伯父也都是遵循这个传统,立长子继承家业。
我在查考爱克顿教区户籍册的时候,只找到了关于他们 1555
年以后出生、婚娶和丧葬的记载。在此之前,这个教区已经没有户籍册可查。在这个户籍册里,我得知在前五代人中,我是小儿子的最小儿子。
我的祖父汤麦斯生于 1598
年,久居爱克顿教区,直到年迈体弱不能继续从事生产为止,才去了他的儿子约翰那里。约翰是牛津郡班布雷村的一个染匠,当时我父亲就是跟着他学手艺的。我的祖父就是在那里去世的,也是在那里被安葬的。1758年,我们看到了他的墓碑。
祖父的长子汤麦斯住在爱克顿教区的家里,后来他把住宅和土地都留给了他的独生女儿。他女儿的丈夫姓费雪,是威灵堡人。她和她的丈夫又把这份遗产卖给了一个叫伊斯德的人,他现在就是那里的庄园领主。
我的祖父将四个儿子抚养长大,他们分别叫汤麦斯、约翰、本杰明和约瑟。我身边没有那些资料,只能把我所记得的写下来给你。如果那些资料在我离家以后还没有丢失的话,那你将会从中找到更详细的情况。
长子汤麦斯跟着父亲学习打铁。他天生聪明机灵,在学业上受到当地教区的大绅士帕尔梅老先生的多次鼓励(他的弟兄们也都受过同样的鼓励),后来,他成了一名合格的书记官,变成地方上很有威望的人,而且还成了当地(无论是他的本村诺桑普顿的城镇还是他所在的州)所有公益事业的主要推动者,我听了许多关于这方面的事情。在爱克顿教区他受到哈利法克斯勋爵的高度赏识和奖励。他于
1702年1月6日去世,恰巧四年后的这一天我出生了。我还记得:爱克顿教区的一些长辈在向我们讲述他的生平和他的性格时,你当时显得非常震惊,觉得他的情况和我的经历有些类似。你还说过:“他如果是在你出生的那一天死去,那么人们也许还以为你是他的灵魂转世呢!”
二伯父约翰当了一名染匠,我当时还以为是毛织品的染匠。
三伯父本杰明在伦敦当学徒,主要做染丝绸。他秉性聪颖,我很清楚地记得,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曾渡海到波士顿来,住在我父亲那里,和我们一起住了
好几年。他一直活到很大岁数,他的孙子塞缪尔*富兰克林直到现在还住在波士顿。他死后留下了两卷四开本的诗稿,里面有一些是写了赠给他亲友的即兴之作,下面有一首是他送给我的(此诗并没有附在信中)。作为范例,他还自己创造了一套速记法,并且还教过我,但我一直没有练习过,所以现在已经忘记了。由于父亲和他的感情特别深厚,我就随着这位伯父起了自己的名字。他笃信宗教,每当出色的教士布道时,他总是去做虔诚的听众,并且还用他自创的速记方法记录下来,因此留下了许多这样的速记本。他也热衷于政治,但以他的身份而言,他对政治的关心显然是有点过了的。
最近,我在伦敦得到了一卷他自己搜集的重要政论手册,内容论述的主要是从1641 年―1717
年的有关公共事务。从卷数的编号来看,有许多册已经丢失,但还是留下了八卷对开本,二十四卷四开本和八开本。由于我小时候经常在一个旧书商那里买书,长此以往,他也就认识我了,所以他就把搜集到的这些书卷全都拿来给我。看样子应该是三伯父在去美洲之前留在伦敦的,到现在算起来已经是五十年前的事了,他在书的边角还加了许多的注解。
我们这个卑微的家族在很早的时候就参加了宗教的改革运动,在玛丽女王统治时期,我们就一直坚信新教,由于我们强烈反对罗马天主教,因此经常会处在遭遇迫害的境地。他们曾经弄到一本英文版的《圣经》,为了能够安全地把它隐藏起来,他们就把它打开用狭带绑在一个折凳的凳底下。当我的曾祖父对着全家诵读《圣经》时,他就把折凳翻过来放在膝盖上,从绳子下面翻读。与此同时,他的一个孩子还会站在门口放哨,如果发现有宗教法庭传令官露面,孩子就会预先通风报信。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就会把板凳又重新翻过来四脚落地,《圣经》也就会像原来那样被隐藏了起来。这也是我从三伯父本杰明那里听到的逸事。
直到大约查理二世统治的末年,我们全家还是在一直信奉英国国教。当时有些牧师因为不信奉国教教条而被一一开除教籍。这些人在诺桑普顿举行了非国教徒聚会,本杰明和约瑟跟随了他们,终生不渝,而家族中的其他人还是继续信奉着国教。
我的父亲约瑟很早就结婚了,并于 1682
年带着妻子和三个孩子移居到了新英格兰。那时候,非国教的教徒集会是法律所不允许的,而且还会经常受到干扰。我父亲的好友中,有一些有名望的人就开始想到要移居到新大陆,并且劝我父亲和他们一同前往。他们希望在那里能够享受到宗教信仰的自由。到了新英格兰,他的前妻又为他生了四个孩子,后来他的继室又生了十个,总共有十七个孩子。我还记得有一次,我看见父亲的餐桌旁围坐着十三个孩子,现在他们都长大成人,男婚女嫁了。
我出生在英格兰的波士顿,是家里的幼子,比我小的还有两个妹妹。我母亲是我父亲的继室,名叫阿拜亚*福格尔,是彼得斯*福格尔的女儿。我的外祖父是首批到英格兰的定居者。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科顿*马瑟曾在《美洲基督教史》中赞扬他是“一个虔诚而有学问的英国人”。我还听说他写过题材多样的即兴小诗,可是发表的只有一首,多年前我曾经读过。
这首诗写于 1675
年,用的是当时民间流行的诗歌体裁,是为当地政府的有关人士而写的。诗中拥护信仰自由,声援受迫害的浸礼会、教友会和其他教派,认为殖民地所遭受到的印第安人战争和其他灾祸是迫害教徒的后果,是上帝对这种重大罪行的判决和惩罚,并奉劝当局废止那些残暴不仁的立法。整首诗看起来,真诚坦荡,自由大胆。这首诗的前两节我已经忘记了,但这首诗的最后六行我还是记得的。
意思大概是:他的责备出于善意,因此他愿意让读者知道作者的真实姓名。
……